吉林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研判与经营策略(2024-2025年)
《吉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吉林省定位为国家生态经济实践探索区、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和国家先进装备*业基地。规划将推动生态修复、城镇集聚发展和综合交通格局优化,形成“一圈、两屏、三区、四轴带”的开发保护格局,构建大美生态空间,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提升城镇空间,建设高效交通网络,加强能源水资源保障,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带来机遇。
吉林省将围绕中东西三大板块和“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以长春为主,推动长吉、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东部森林带和西部防风固沙带为生态安全屏障,“三区”分别以黑土地、山地农业和草原湿地为特色,构建“四轴带”推动开放发展。生态修复、农业现代化和装备*是重点领域。
在生态空间建设中,吉林省将巩固东部森林带、西部防风固沙带,推进生态治理,加强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功能恢复。同时,通过沿中蒙俄、沿图们江鸭绿江等四个发展轴带,优化能源基础设施网络,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构建绿色经济带。
农村居民点布局将以“生活圈”模式优化,中部地区形成“中心型+农场社区”,东部地区沿交通廊道形成“中心型+特色社区”,西部地区向城镇周边形成“中心型+农(牧)场社区”。吉林省城镇化水平将逐步提升至2025年的65%、2035年的75%,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打造开放经济带,强化中心城市公共服务。
综合交通体系将得到完善,提升长春国际航空港、国家内陆港能级,建设长白山国际旅游枢纽,优化交通网络,增强边境公路应急能力。多元能源供给体系将构建,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完善水利设施,保障能源水资源安全。
建筑企业应聚焦生态环保、城镇化进程、综合交通服务和能源水资源项目,实施绿色建设、全周期服务、技术创新和布局策略,以把握发展机遇,实现业务拓展。吉林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将迎来重要发展时期,为建筑企业提供广阔空间。
《吉林省护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提出哪些要求?
《吉林省护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坚持以改善护理服务、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为导向,以推进医疗机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推进老数弯年、慢性病、安宁疗护的护理服务为抓手,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推动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明确扩大护士队伍总量,提出到2025年,该省注册护士总数将不少于11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不少于4.20,增加儿科、老年、康复、社区、居家护理服务供给,丰富服务内涵友毕闹、创新服务模式,以满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
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群众实际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护理服务,拓展护理服务外延。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覆盖面,支持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等多种手段深化专科服务、延续护理等,将机构内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精准对接群众护理服务需求,尤其是为出院患者、生命终末期患者或行动不便、高龄体弱、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
推动老年居家医疗护理发展。推动各地按照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要求,因地制宜扩大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供给。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积极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
提升护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智慧护理新业态。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移动互好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结合发展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等要求,着力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护理服务。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护士不必要的工作负荷。建立基于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具备护士人力调配、岗位培训、绩效考核、质量改进、学科建设等功能的护理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护理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
2025年吉林省事业单位工勤人员退休工资怎么计算
2025年吉林省事业单位工勤人员退休工资按照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进行计算。根据2022年吉林省发布的《2025年吉林省事业单位工勤人员退休工资计划》显示,2025年吉林省事业单位工勤人员退休工资按照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进行计算,提高了退休人员的待遇。
以上就是《吉林省护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5年)》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提出哪些要求?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大学百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