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2020年3月,简称长治幼专,是一所以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为主、兼顾其他社会急需人才培养的师范类专科学校。学校由长治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管理,接受山西省教育厅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长治幼专由原长治市教育学院、长治学院师范分院和长治学院沁县师范分院合并组建而成,晋东南幼儿师范学校与长治幼专实行一体化管理。学校位于长治市潞州区捉马西大街356号,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0.2亿元,占地面积349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
学校实行校、系(部)二级管理体制。现有内设机构28个,其中管理机构11个(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纪检监察办公室、人事编制处、教务处、学生处、计财处、后勤保障处、安全保卫处)教学辅助机构3个(科研培训中心、幼教产业中心、图文信息中心),群团组织3个(工会、团委、妇委会),教学业务机构11个(学前教育系、早期教育系、音乐系、舞蹈系、美术系、健康管理系、中文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思政教学部、信息技术教学部)。现有党支部23个(在职党员支部18个、老干支部5个),共有党员360人(在职教职工党员208人、学生党员12人、离退休党员140人)。现有附属幼儿园1所(长治幼专小蜗牛幼儿园)。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491人(副厅级2人、正处级6人、副处级23人、正科级33人、副科级55人,专任教师363人,高级职称8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66人),另有新聘教师37人、公益岗9人、临聘教师17人、离退休教职工296人。现有学生6182人(学前教育系2795人、早期教育系580人、音乐系653人、舞蹈系477人、美术系769人、健康管理系25人、中文教学部286人、外语教学部70人、信息技术教学部226人、体育教学部83人、高职扩招218人)。
学校现设专业24个,其中高中起点专科14个(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美术教育、体能训练、运动训练、中文、应用英语、艺术设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二年制专科2个(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4个(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初中起点三年制4个(幼儿保育、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绘画)。
学校现有藏书63.53万册,现有阅览室14个、读书室5个、研习室5个、语音教室8个、实验室10个、心理功能室10个、计算机室17个、多媒体教室173个、实训室1000余个,拥有充足的音、舞、美等艺术教育设施设备。
长治幼专的前身,原四校办学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为国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中国现当代小说家赵树理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原四校为晋东南地区乃至全省基础教育发展,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培养了一大批扎根一线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曲不平凡的奉献者之歌。
长治幼专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紧紧围绕“高水平、有特色、省一流”的办学总目标和“一年深度融合,两年内涵发展,三年跨越提升”的阶段性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抓手,弘扬原四校办学优良传统,接续奋斗、勇毅前行,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积极探索拓展专业宽度,打造以幼儿教育为主体,艺术教育和社会服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专业发展格局。建校以来,主干专业学前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参加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达线人数逐年增高;2022年学前教育专业被列为山西省职业教育高水平实训基地“十四五”第一批建设项目;2023年学前教育专业被列为山西省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十四五”第二批建设项目;2023年学校成功承办山西省第十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赛项,学前教育及相关专业2023年获技能大赛省赛一等奖7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6个,获国赛三等奖2个,技能大赛成绩大幅提升。除学前教育外,学校早期教育、美术教育及非师范类各专业也在稳步推进、全面发展,各专业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省级以上奖项共计358个。经过近4年的努力,长治幼专已成为上党地区幼教专业的一张名片,并在三晋大地职业教育的大舞台上崭露头角。
如今,长治幼专正意气风发迈上跨越提升的新征程,学校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实施“质量提升”“科研引领”“学科建设”“浸润教育”“管理创新”“教师培树”“智慧长幼”“校园保障”“文化育人”9项工程,担当实干、攻坚克难,胸怀理想、开拓创新,全力为推动长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加快建设山西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